top of page
搜尋

教發學會促家長趁居家 多陪子女玩遊戲

  • 作家相片: Medra Macao
    Medra Macao
  • 2022年7月19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
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澳門,政府實行“相對靜止”狀態,全澳工商場所、公園等公共場所關閉,學校停課,家長與子女都留在家中共同抗疫。身處這個特別暑假中,很多家庭都增加了不少與子女相處的親子時間。澳門教育發展研究學會副理事長梁定剛認為,家長可以正面而樂觀的態度面對疫情,利用這段沒有對外活動的日子裡,善用時間與孩子創設良好的互動,建立親密又溫情的親子關係。


梁定剛引述研究顯示,遊戲可促進兒童感官敏銳性和動作靈敏度,啟發幼兒的想像和社交力,並能擴展生活經驗,增強各方面知識的掌握。著名社會學學者維高斯基認為遊戲能發揮“鷹架作用”,可提升孩子的全人發展。父母作為最了解孩子的人,以提供者、支持者、陪伴者和參與者角色與孩子進行互動,來培伴他們成長,同時建立良好的關係。


親子遊戲是兒童遊戲的特殊形式,“遊戲”的種類繁多,玩法林林總總,多不勝數。家長可因應孩子的年齡特點,挑選適合的遊戲進行。如兩歲前幼兒經常重覆操弄物品或動作,從而獲得快樂,故家長可提供“硬幣入樽”、“湯匙撈小魚”等遊戲來滿足其感官需求。在兩歲後的幼兒開始有目的地拼砌物品,可提供家中的物品如:衣夾、紙盒和書本等,進行一些命名遊戲。3至7歲處於求知慾萌芽期,可利用家居物品進行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,如水的溶解、光的折射、光影遊戲等。當7歲後的兒童認知能力相對高,家長可以與他們共同進行故事齊創作、棋藝等,提高他們的解難能力。


梁定剛建議家長營造平等、自由、和諧、溫馨的遊戲環境,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能力,與孩子共同遊戲,享受遊戲過程的喜與樂。結果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實現親子共融,全方位讓孩子從快樂的互動中增加親子感情,促進親子交流。親子遊戲建基於相互溝通,其核心價值是透過家人有溫度的陪伴,建構良好的親子關係。
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